Friday, May 23, 2008

短打

於出差時利用在飛機上的時間看了幾部電影,均是近兩年的作品,如下:

末世凶煞 (Cloverfield) (2008)

Godzilla + Blair Witch Project.。怪獸入侵地球,普通市民用DV將整個逃生過程紀錄下來。事前活用internet去做marketing,未上映先引起大量話題,活脫脫就是Blair Witch Project那一套(雖然沒有以假亂真)。基本上沒有故事,亦從沒有正面描寫過整個入侵或者地球人的反擊,不過總算拍得緊張。拍攝手法新穎,實感很強,雖然在某些情況你會懷疑,在現實中一些生死存亡的時間還會拿起DV去拍嗎?一些flashback(尤其是最後一個鏡頭)設計得頗有心思。唯一是90分鐘不停的手搖鏡可能令人看到頭暈作嘔。


玩轉身前事 (The Bucket List) (2007)

好萊塢有種慣例,就是每隔一段時間,就會推出一些有關生老病死的電影,而通常都是由一些知名的演員擔當演出。這一次輪到Jack Nicholson和Morgan Freeman來個double!兩個背景完全不同的癌病末期患者,決定共同編一個bucket list,利用剩餘有限的人生去一一完成清單上的事。縱有兩大影帝壓陣,可惜結果只是平平,thought provoking有限,沒有對生命/死亡有很大的反省或探討,對其他如愛情和親情等更有點陳腔濫調。未至於是失敗之作,不過沒有驚喜,亦沒有特別的感動位。CG做得極差。唯一是兩位演員的確做得好。


律政英雄 (Hero) (2007)

令人懷念的久利生公平!看它全是nostalgic reason。嚴格而言我不會當它是一部電影,只可以是劇集的延續,極其量都只是電視電影。今次的案件無疑是比以往劇集中的複雜,但亦不算太曲折。但反而主題清晰,就是:案件無分大小,檢察官的工作就是要將事實查明,為受害人取回公道。久利生的結案陳辭有說服力,木村亦演得不錯。不過,看此片最開心的莫過於是能看到各角色(雨宮、芝山、中村美鈴、末次等等)重現銀幕。


Rambo熱血回歸 (John Rambo) (2008)

極盡官能刺激,殺無赦!一開場二話不說就先來一個農村大屠殺,再來就是Rambo船上極速殺掉幾名海盜,中間間場幾分鐘美國人供應物料結農村的溫馨場面,又來一次農村大屠殺,看到令人開始麻木,最後在沙灘上上演一場復仇大剿滅,所有壞人統統死光,完場!John Rambo整天在對那些天真基督徒說:「nothing will change」,對!看完後,我真的對這樣的殺戮血腥片的看法沒有任何改變。對於Rambo迷而言,可能會覺得太少Rambo moment,即是Rambo單人匹馬以一敵百打遊擊戰。你只看到Rambo在最後一幕類似電腦射擊遊戲般用大口徑機關槍亂槍掃射敵人,血肉橫飛,殺殺殺!令人作嘔。


魔幻羅盤 (The Golden Compass) (2007)

似曾相識的小說改編魔幻電影,從Harry Potter以來都不知幾多部,真的看膩了。故事背景解釋得不清不楚,基本上橋段跑得太快,並沒有好好交代人物及背景,無厘頭一個女孩子走來走去,由被追捕變成反抗領袖,十分兒戲。據悉原著對於宗教與社會的關係有相當程度的探討,不過在電影中都只是聊聊幾句。大量的CG拍出來卻像卡通片,更顯得內容的空洞,白白浪費一眾好演員,如Nicole Kidman, Daniel Craig, Christopher Lee等等。電影公司本來想繼續將整套原著三部曲拍成電影,但由於The Golden Compass票房不佳,有可能胎死腹中,又或會大量減少成本轉為direct to video。


追風箏的孩子 (Kite Runner) (2008)

根據小說改編,原著小說在英美賣個滿堂紅。一個出賣和贖罪的故事。故事由七十年代阿富汗兩個少年放風箏開始,之後蘇聯入侵阿富汗,其中一個少年逃離到美國,二十年後回到阿富汗尋找另一個少年的兒子。兩名少年的關係令我想起有點似Michael Haneke的《Cache》,同樣都是兩個兒時好友,一位是富家子而另一位是家中僕人的兒子,同樣都是富家子因為懦弱而出賣了好朋友。不同的是今次富家子盡力去補償。故事有點老套,不過並不落入俗套,拍得不煽情但感人,完全沒有好萊塢一貫的催淚位,只有淡淡的哀愁。當中寫及親情、友情、人性的軟弱等等,都令人有深刻印象。人物都很真實,很容易令人relate。整體而言電影不錯,只不過是略欠一點深度,並不能如《Cache》般看後令人留有很深刻印象及作出很大的反省。此外,電影只有一個flashback,而且是由電影一開始已經進入flashback。我覺得假如flashback用穿插形式,在電影中其他相應地方插入,感染力可能會更強。飾演男主角的爸爸的Homayoun Ershadi,曾主演伊朗大導演Abbas Kiarostami的大作Taste Of Cherry,今次演出大放異彩,由阿富汗中產bourgeois到美國落寞的 雜貨店售貨員,都演出得活靈活現。

Tuesday, May 06, 2008

五月短評

The Other Boleyn Girl 華麗孽緣 (2008)

明顯地此片是跟風之作,想趁《Elizabeth: The Golden Year》的勢頭撈一筆。英格蘭皇帝Henry VIII(即Queen Elizabeth的父親)因為要與皇后離婚另娶Anne Boleyn,而與羅馬教庭決裂成立Church of England一事家喻戶曉,新作要再在此命題上造文章,唯有用近年一貫手法:從身邊女性角度說故事。(例子多不勝數:Mary Rilley (Dr. Jekyll and Mr. Hyde), Anna and the King (The King and I)等等)

Trailer大賣姊妹情等等,但是拍出來卻甚煽情老套,極像一套英國版《金枝慾孽》的melodrama。相比起兩套《Elizabeth》,處理感情及人物性格太流於表面,無論對Anne Boleyn、Mary Boleyn甚至Henry VIII的性格描寫一點也不深入,很難說服觀眾為何Anne那麼恨Mary,或者皇帝為甚麼那麼為Anne著迷。而且,很多東西都過於簡化,將成立Church of England很簡單就寫成因為皇帝對Anne的迷戀?這跟古往今來無數有關Henry VII的通俗小說有何分別?空有華麗的服裝及美術設計,出來的效果只是平平,更不可與Shekhar Kapur的兩套《Elizabeth》相比。


Street Kings 夜行悍探 (2008)
偵探小說作家James Ellroy編劇,又一部有關洛杉磯警探的thriller。個人覺得電影拍得幾差,雖曰故事局中有局,但是誰是好人誰是壞蛋基本上在電影開始時已猜到七七八八,所謂的懸疑感其實不多。上半段雖然故弄玄虛,但總算拍得緊張,最後半小時,當壞人身份爆光後劇情就急轉直下,Keanu Reeves變身傳統打不死英雄,被綁手綁腳後依然力敵兩大漢,簡直歎為觀止。到最後,面對大壞蛋,例牌廢話一大堆才「惡人有惡報」,老套好萊塢結局。

導演為《Training Day》編劇David Ayer第二部作品。未看過其處女作Harsh Times(據知亦是以洛杉磯警察為背景),不敢對導演有任何評語。若論hard-boiled crime thriller,我覺得此片未夠班。若論故事,我覺得James Ellroy處理一些五十年代的偵探故事更有味道。


I Am Legend 魔間傳奇 (2007) (DVD)
《I am Legend》不能算是好片,但作為一部商業片,可以收貨。初段描寫Robert Neville (Will Smith)一個人在紐約生活,氣氛不錯。一人一狗相依為命,對著mannequin說話亦盡顯其落寞。小狗死後Robert變得絕望,歇斯底里的程度亦令人動容。接下來遇到Anna及Ethan後,故事開始回到傳統喪屍電影:追殺及逃跑。不能說拍得不好,只是比較普通。最後的結局亦是比較傳統的「希望在人間」格局。好歹也是聖誕節電影,總不能太絕望吧?

DVD內有alternative ending,也許先入為主,初看時覺得原本的結局比較順暢。不過細看多一次後,發現其實alternative ending是更有餘韻。當中暗示出的一種人類進化(還是退化?),科技進步威脅人類文明,其實頗值得再思。人類是不是會進化成喪屍呢?


My Blueberry Nights 藍莓之夜 (2007) (DVD)
久違了的王家衛作品(題外話:為甚麼每次王家衛推出新作都是「久違」呢?唉!),相對簡單的故事,亦即是影評人所謂的比較淺白易明。

電影的格局、調子以及手法都很有王家衛前作(《重慶森林》、《墮落天使》、《花樣年華》等等)的影子,更甚者,連音樂都用上《花樣年華》的變奏!新意基本上欠奉,甚至有點「炒冷飯」的感覺。但是對WKW迷而言,必定收貨,因為此片包含所有前作的signature:手搖鏡頭,鎖匙,錄影帶,Norah Jones那種既是旁觀者又是主角的角色等等。不過沒有了杜可風,總是覺得鏡頭有點怪怪,可能是我主觀而已。

不知道是不是要迎合美國人,今次很多東西都講得很白,無論是鎖匙的解釋,或是離家出走的原因,以至Rachel Weisz和Natalie Portman兩段等等,坦白得有點突兀。感覺最差是Rachel Weisz一段,雖然Rachel Weisz很有點驚艷的感覺。(題外話:Rachel Weisz生完孩子後真的漂亮得很,是攝影師的功勞乎?)浪漫的感覺比《重慶森林》更甚,尤其是最後一個鏡頭,算是突破吧?但是有點生硬和刻意堆砌的感覺。

音樂方面可能是全片最滿意的地方(除了《花樣年華》的變奏外)。今次理所當然地用了不少Jazz(Norah Jones, what do you think?), 歌曲很美妙,亦配合電影的調子。

王家衛說此片強調「戒癮」,究竟是他要戒除反覆翻炒自己以往成功原素的癮,還是要WKW迷去戒掉沈溺於「王家衛電影feel」的癮?